文件针对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家居、5G商用等新兴消费领域作出重要部署,目的是增强市场消费活力,积极推动更新消费。其中关于『新能源车的消费与使用』,提到一项关键指示: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、限购,已实行的应当取消。
同时,还鼓励地方政府对无车家庭购置新能源车给予支持,对新能源车在停车费上给予优惠。
也就是说,继补贴与上牌等措施之后,政策再次给新能源汽车开放新的“绿卡”,这表明了国家对新能源转型的决心,类似“开几停几”、“单双号限行”等限制将不适用于新能源车,也不会有限购措施。
此举目的很明显:坚定新能源发展路线,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的社会普及,同时提振目前低迷的中国车市。
从2018年开始,中国的车市销量出现2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,进入2019年之后,车市仍旧低迷,甚至出现了连续11个月销量同比下滑的情况。如今,新能源补贴即将退坡、国六排放即将施行,三部门联合鼓励汽车消费的新政策,将是拯救低迷车市的希望。
一些城市对汽车限行、限购的政策,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。但是,也有一些地区汽车限购政策正在逐步放开。
今年5月,广东省出台了《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》,提出要逐步放宽广州、深圳市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,扩大准购规模,且其他地市不得再出台汽车限购规定。
《方案》强调,坚决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。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,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、污染治理、交通需求管控效果,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,结合路段拥堵情况合理设置拥堵区域,研究探索拥堵区域内外车辆分类使用政策,原则上对拥堵区域外不予限购。
汽车限购放开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。今年5月30日,在《央视财经评论》节目上,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介绍,现在全国有九个省市在执行汽车限购措施,比如,北京是摇号,上海是拍卖,广州是摇号加拍卖。以北京为例,截至4月28日24点,全市的普通小客车摇号系统,参与摇号的申请人数超过326万,单位超过42万,加起来一共有368.9万。同一时期,杭州的摇号数量达到81.8万,深圳超过120万,北京、杭州、深圳三个城市加起来就有500多万。
在新能源车方面,《方案》指出,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。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,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、限购,已实行的应当取消。鼓励地方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停车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,探索设立零排放区试点。
新能源车的市场需求较大,以北京为例,截至2019年4月8日24时,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417307个有效编码、单位共有7556家。根据分配规则,2019年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额度为5.4万个,按照目的指标分配规则测算,新申请者或将等待8年才能获得指标。
在鼓励农村市场方面,《方案》明确,对农村居民报废三轮汽车并购买3.5吨及以下货车或者1.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,有条件的地方可商供货企业给予适当支持,积极发挥商会、协会作用组织开展“汽车下乡”促销活动,促进农村汽车消费。
同时,房车、皮卡等消费市场也成为重点鼓励的领域。《方案》指出,积极探索住行一体化消费模式,统筹规划建设旅居车(又称房车)停车设施和营地,完善配套水电、通讯等设施,促进旅居车市场发展。鼓励有条件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加快取消皮卡进城限制,充分发挥皮卡客货两用功能。建立健全汽车改装行业管理机制和技术标准,推动汽车消费型改装规范化发展。鼓励发展长租、短租、分时租赁等多种租赁模式,构建多元化汽车消费体系。
此外,《方案》还提出研究制定促进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政策,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更新或出口;加快更新城市公共领域用车,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、环卫、邮政、出租、通勤、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,2020年底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使用比例达到80%。
新能源车价格高昂的时代或许将过去,多种模式的购车服务将诞生。
《方案》要求,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。加快新一代车用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,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,逐步实现电池平台化、标准化,降低电池成本。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,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,降低购车成本。优化产品准入管理,避免重复认证,降低企业运行成本。
实际上,在后补贴时代,车电分离的模式已经成为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商积极探索的重点之一。2018年7月,有媒体曾报道北汽新能源的车电分离带来价格下降,以北汽新能源的EU300快换版为例,新车售价为12.98万元,厂家对电池回收、租用电池的客户实际成交的价格可以直降5万元,消费者最终只需要支付7.8万元。
《方案》还提出要聚焦续驶里程短、充电时间长等痛点,借鉴公共服务领域换电模式和应用经验,鼓励企业研制充换电结合、电池配置灵活、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。推进高功率快充、无线充电、移动充换电等技术装备研发应用,提高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便利性。
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普遍应用,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。
《方案》明确,稳步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。加强汽车制造、信息通信、互联网等领域骨干企业深度合作,组织实施智能汽车关键技术攻关,重点开展车载传感器、芯片、中央处理器、操作系统等研发与产业化。坚持自主式和网联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,不断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,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品牌。
同时,《方案》进一步要求,持续提升汽车节能环保性能。适应汽车燃料消耗量、环保标准升级要求,重点突破整车轻量化、混合动力、高效内燃机、先进变速器、尾气处理等关键技术,增强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市场供给能力。优化整车结构设计,积极采用高性能电池和轻量化材料,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节能水平。